IMG_0085.JPG

(趁著颱風天去觀賞皮克斯)

 皮克斯動畫20年囉,為此盛事,台北市立美術館與環境藝術中心共同引進、舉辦「皮克斯動畫20年」展。身為皮克斯忠實觀眾的S編,也在這波熱潮下前往觀賞,看看在大螢幕上生龍活虎的超人全家、毛怪、眼怪、nemo等等,是如何被畫出來的;也看看這些可愛的角色們從2D3D,乃至於到鳴嵐的繪本上,有什麼不同。 

3種角度說故事

IMG_0089.JPG

展場共分為「世界」、「角色」與「故事」3個部份,透過這3個部份共同訴說皮克斯的故事。皮克斯本為一家公司的電腦繪圖部,負責電影的電子編輯和特效,後來在1986年獨立成為「皮克斯動畫工作室」;2006年被迪士尼收購。

北美館透過大家熟悉的皮克斯人物,藉由年表清楚的展現了皮克斯的流變與作品。S編對各式各樣的草圖佩服不已,儘管如今電腦繪圖已十分方便,但皮克斯仍不放棄「手繪」,這樣的精神也在這些人物身上展現。

 

 

IMG_0086.JPG

 視覺暫留幻影術

另外,「幻影箱」也讓S編嘖嘖稱奇,明明靜止時是一個個獨立的人偶,怎麼一轉動起來就成了一連串的動畫。S編和其他站在幻影箱前面的小朋友一樣,看完一次還想再看第二次。

幻影箱是19世紀末一種相當受歡迎的家庭娛樂,透過一定頻率速度轉動,並搭配燈光閃動,利用「視覺暫留」達到「似動現象」的效果。而這樣的原理正是發展出動畫的基本原理。

 

 科技只是手段

整個展場走下來,最讓S編感動的是這段話:

Technology is a means, not an end. A Pixar film is driven by the story.

(科技只是手段,而非目的。)(皮克斯電影以故事為導向。) 

在這場展覽裡,我們可以看見皮克斯團隊對於「故事」的執著,也正因如此,皮克斯的電影才能如此感動人心。

在皮克斯的電影裡,我們看到了超人也有軟弱的一面;看到了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張力;看到了親情的力量;也看到了夢想的寬闊。皮克斯電影泯除了動畫的年齡界線,讓小朋友和大人,可以一起在這個世界中找到勇氣與力量 。

IMG_0003.JPG

IMG_0091.JPG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        S編的票根)               (蓋在S編手上的印章~)

 

要前往觀賞,請注意時間唷

pixar.jpg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鳴嵐智識BI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